疫情之下,口罩和熔噴布輪番沖擊,讓上半年的壓縮機市場顯得有些許魔幻:前期引爆噴油市場,后期帶火無油市場。小機空前膨脹,銷量翻番甚至更多……但與市場一派繁榮相比,壓縮機從業者的心態卻并不輕松,緊張中甚至帶有一絲對未來的恐慌。
按理說,行情起伏實屬正常現象,面對市場波動,企業既可以從自身找原因,也可以通過分析外部因素尋求解決之道。但是這次不一樣,因為疫情是一個不受人主觀意愿控制,經濟破壞力巨大、持續時間又很長的“黑天鵝”。我們無法預知它會持續到什么時間,感染到什么程度,對經濟與工業的影響何時消除。太多的未知形成全方位的壓力,短期陡增的訂單就是最好的“泄壓閥”。
但是,疫情警報一天不解除,懸在企業頭頂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一天就不會落下,讓企業難以如以往那樣從容地考慮到底是企業自身問題,還是市場正常波動。如同從忙碌狀態突然閑下來的人會產生不適感和空虛一樣,訂單需求的減少也會讓企業陷入恐慌和迷茫。隨著熔噴布等突發需求逐漸減少和年前積壓訂單逐漸交付,疫情對壓縮機行業的不利影響逐漸凸顯,對未來不明的焦慮情緒或將從個別企業逐漸蔓延到整個壓縮機行業。
所幸從四月份開始,隨著國家出臺各種政策拉動內需,各地固定投資和新基建方針落地,大機報備量和銷售量只比往年略低一點,遠沒有想象中那么悲觀。比如,目前壓縮機在高鐵、地鐵等軌道交通以及建筑、水泥、陶瓷、冶金等市場,相比一季度末、二季度初增長了一倍不止。無油機在IT行業、電子制造板塊的需求并無明顯下滑,醫療板塊的需求持續增加。
總體上,市場給予行業的是一種保守樂觀的信號,并沒有非常清晰、敏感的悲觀信號,那為何這種悲觀、恐慌還是會產生和存在呢?事實上,除了上面所說的忙碌之后閑暇下的空虛感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不自信。比如產品競爭力不強,客戶合作深度不夠,疫情期間所獲訂單實屬僥幸……總之,企業若無逆風飛行的本領,那么遇到挑戰自然就會發怵。與之相反,一些外資企業和優秀的民營壓縮機企業,依然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設備生產和銷售,并沒有大家所認為或想象中的慌亂。
本來疫情似乎已逐步控制,但近期突然出現的反復,提醒我們疫情還未遠去,絕不可掉以輕心,畢竟現在才剛全面復工不久,萬一擴散,后半年就真的不是很樂觀了,且這個不樂觀不僅僅是賺多賺少的事情,而是企業保本存活的生死大事。
希望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有效控制,壓縮機行業得以有序發展!